“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”(诗25:14)。 亚伯拉罕曾尊重了上帝,所以耶和华也重看了他,使他得以参加祂的谋略;并将祂的旨意启示给他。耶和华说:“我所要作的事,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?”“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,声闻于我。我现在要下去,察看他们所行的,果然尽象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;若是不然,我也必知道”(见创18:17-33)。上帝原来熟知所多玛的恶贯满盈;但是祂用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,使人能以明白祂的赏罚是公正无私的。在没有刑罚犯法的人之前,祂要亲自着手调查他们的行为。如果他们还没有越过祂怜爱的限度,祂必再给他们悔改的机会。
三位使者之中有两位离去了,留下亚伯拉罕单独与那一位同在。这时亚伯拉罕已经知道祂是上帝的儿子。于是这个有信心的人就为所多玛的居民代求。前一次他曾用刀剑拯救了他们;现在他企图用祷告拯救他们。这时罗得和他全家仍住在所多玛。前一次亚伯拉罕曾因无私的爱拯救他们脱离以拦人的手。如今,若是合乎上帝旨意的话,他要救他们脱离上帝的刑罚。
亚伯拉罕极其恭敬谦卑地向主恳求说:“我虽然是灰尘,还敢对主说话。”他没有自恃的心,也没有矜夸自己的公义。他没有因自己的顺从,或因自己遵行上帝旨意而付出的牺牲向上帝要求特别的恩待。他自己既是罪人,就为罪人代求。这种精神是凡亲近上帝的人所不可少的。可是亚伯拉罕却表现了儿女向他们所敬爱的父亲求告一般的信心。他挨近天上的使者,热切地提出他的请求。罗得虽然住在所多玛,却与城中居民的罪孽无分。亚伯拉罕认为在那人烟稠密的城中必有其他敬拜真神的人。因此他恳求说:“将义人与恶人同杀,……这断不是祢所行的;审判全地的主,岂不行公义吗?”亚伯拉罕不仅求一次,乃是求了多次。主每次都允准了他的祈求,他就就越发胆壮,不断地恳求,直到上帝应许他,若在那里能找到十个义人,也不毁灭那城。
——摘自《先祖与先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