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晚上,有大群的鹌鹑遮满全营,足够供给全会众用的。早晨在地面上“有如白霜的小圆物。”“样子象芫荽子,颜色是白的。”百姓称它为“吗哪。”摩西说:“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”(出16:14-15;31) 。百姓收取吗哪时,发现上帝所供给他们的极为丰富,足够人人食用。他们“或用磨推,或用臼捣,煮在锅中,又作成饼。”“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”(民11:8;出16:31)。 上帝指示他们每人每天收取一俄梅珥(约合三升);而且不可留到早晨。有些人想留到第二天,但到时已不能再作食物了。当天的食物必须早晨去收取;剩在地上的,经日头一晒,就消化了。
在收取吗哪的时候,有人收的比规定的数量多,有人收的少;但及至用俄梅珥一量,“多收的也没有余,少收的也没的缺”(出16:18) 。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二封书信中,解释了这一段圣经,并从其中发挥了实际的教训。他说:“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,你们受累,乃要均平;就是要你们的富余,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,使他们的富余,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,这就均平了。如经上所记,‘多收的也没有余,少收的也没有缺’”(林后8:13-15)。
第六日百姓每人收取了两俄梅珥。官长们赶紧把这事告诉摩西。他回答说:“耶和华这样说:明天是圣安息日,是向耶和华守的圣安息日,你们要烤的就烤了,要煮的就煮了,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。”百姓就照着行了,所留下的并没有变质。摩西说:“你们今天吃这个吧,因为今天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日;你们在田野必找不着了。六天可以收取,第七天乃是安息日,那一天必没有了”(出16:23;25,26)。
——摘自《先祖与先知》